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,同时也是儒家心中尊崇的“三代”,其统治时间长达约1800年。然而鲜为人知的是,夏、商、周三代都面对着一个共同的劲敌,这个对手曾一度取代过夏商周政权,成为华夏大地的重要力量。
根据古代史料记载,这个宿敌的起源可追溯至五帝时代,曾与夏启争夺王位,自此以后便长期与夏商周的中原王朝对抗,绵延约1800年,最终甚至一度统一了华夏大地。
大禹晚年时,原本计划禅让给皋陶,然而皋陶英年早逝,转而打算禅让给伯益。可惜的是,代表夏后氏势力的夏启势力强大,伯益无法抗衡,最终夏启夺得王位,成为夏朝开国君主。
伯益,别名大费,姓嬴,籍贯山东费县,属于历史上的东夷族群,曾被帝舜任命协助大禹治水。因此,夏启与伯益争夺王位,实际上反映了夏后氏与东夷部落之间的权力之争。
展开剩余80%夏朝建立后,到了第二代君主太康时期,面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。当时,夏后氏与东夷部落爆发了激烈冲突。东夷的有穷氏后羿发动政变,驱逐太康,史称“后羿代夏”或“太康失国”。不久,后羿被其部下或东夷联盟的寒浞推翻,寒浞自立为王。
东夷势力取代夏朝的统治大约持续了半个世纪。直到少康(太康的弟弟之孙)统一夏后氏,击败寒浞,才使夏朝得以复兴。
由此可见,夏后氏与东夷的矛盾始于夏启与伯益的争位,后羿与寒浞的代夏政权达到了冲突高峰。至于此后两族关系,史书未有详细记载,但可以推测,夏朝不会轻易放过东夷,双方关系极为紧张。甚至有观点认为,夏朝最终被灭,与东夷的牵制不无关系,正所谓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,最终商汤趁机崛起。
进入商朝时期,东夷仍是商朝的重要关注对象,主要因为食盐、海贝和青铜等战略资源,大多掌控在东夷势力手中,或者必须经过东夷控制区域。值得注意的是,考古发现表明,4000多年前商族起源于石家庄附近,随后逐步南迁,说明商族并非起源于东夷地区。
在商朝鼎盛时期,东夷基本上臣服于商朝,仅偶有叛乱,整体可控。但到了商纣王晚期,东夷大规模叛乱,严重威胁商朝统治根基。
众所周知,周武王伐纣前,已多次攻打商朝的忠实盟友,如黎国、邘国等邻近朝歌的国家。但令人疑惑的是,商朝却未对周军发起反击。原因很简单,纣王当时战略重点在镇压东夷叛乱,无力顾及两线作战。
纣王继位第十年,东夷爆发叛乱,切断了商朝的食盐、海贝、青铜等重要资源供应,迫使纣王亲自出兵征讨。据甲骨文记载,纣王多次亲征东夷,双方战争异常激烈。在这种局势下,商朝不得不对周采取绥靖政策,力图先安抚东夷、稳定内政,后图伐周。
最终,东夷叛乱为周人提供了战略发展的机遇,商朝在东夷战争中消耗了大量国力,且内部人心涣散,促成了周武王最终一战灭商的局面。正如《左传》所言:“纣克东夷而陨其身”,即商朝灭亡部分归因于东夷问题。
虽然东夷间接促成了周人的崛起,但商朝灭亡后,周人与东夷的关系依旧敌对。
首先,周武王去世后,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,周公旦东征,剿灭了商奄、薄姑等东夷国家,使山东境内东夷势力大幅衰落。《鲁周公世家》载:“管、蔡、武庚等率淮夷反叛,周公奉成王命,兴兵东伐,平定淮夷。”
其次,到了周康王时期,东夷中的徐夷一支擅自称王,率军攻打周朝,军队逼近洛阳。《后汉书·东夷传序》记载:“康王时肃慎再至,徐夷僭号,率九夷攻打宗周,西至河上。”
经过西周几代君主和诸侯联合攻伐,徐夷、淮夷等东夷势力才基本被消灭。但位于山东半岛的“莱国”作为东夷国家,可能是中国最早种植小麦的部落,一直存在至春秋晚期,最终被齐国所灭。山东、江苏、安徽地区的东夷势力虽被铲除,但另有一支东夷力量在外地崛起,本世纪通过战国竹简得以证实,且最终这股势力完成了华夏大一统,后文将详细介绍。
东夷经过与夏商周三代长时间的对抗,逐渐融入华夏文明。那到底东夷为何能持续与中原王朝抗衡?其实,东夷历史悠久,考古发现显示,上古时期的东夷文化丝毫不逊于中原,是华夏文明重要的源头之一。
约8500年前,东夷族群逐步形成,经历了后李文化、北辛文化、大汶口文化、龙山文化、岳石文化等阶段,并逐渐向江苏、安徽等地扩散。历史上的太昊、少昊、黄帝、伏羲等传说人物,很可能是东夷内部某些部落的领袖。
东夷还有可能是中国成熟文字的发源地。早于甲骨文的骨刻文主要分布于山东乐昌等地;而最早的甲骨文则出土于山东淄博桓台,位于上古薄姑国区域,距今约3500多年,比殷墟甲骨文早300多年。
此外,东夷人以武力著称,骨刻文和甲骨文中的“夷”字由“弓”和“矢”组成,表明东夷族群善于射箭,这也推翻了传统认为“夷”为“大人弓”的说法。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善射的后羿。
或许正因为东夷文化和实力已发展到一定高度,与中原地区不相上下,才得以长期与夏商周抗衡。但因内部割据分散,未能形成统一力量,整体上还是被夏商周压制。然而,融入华夏的东夷一支却在周代迅速崛起,并最终统一了华夏。
春秋以后,与夏商周三代对抗的东夷人在主流政治舞台上的故事并未终结,数百年后,他们竟曾统一中国!
本世纪初,清华大学获得一批战国时期竹简,其中记载了一个惊人秘密:周公东征剿灭东夷后,将山东东夷之一秦人的祖先迁往西部,这推翻了秦人源自西部狄戎族的传统说法。秦人姓嬴,而辅佐大禹治水的伯益也姓嬴,史料同样支持秦人起源于东夷。
经过秦族800多年的努力,秦始皇最终灭掉六国,实现了华夏大一统。因此,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,实际上是来自东夷族群的后代。
东夷人与夏商周三代虽然长期处于劣势,但其中的秦人支系被迫背井离乡,反而在异乡崛起,最终完成了华夏的统一。这既是历史对坚韧东夷人的回馈,也实现了东夷人千年未竟的梦想。
参考资料:《史记》、《左传》等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规实盘配资平台,保宇配资,十大配资平台app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