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变法图强:秦国的崛起之路
公元前770年,秦襄公率领精锐部队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,因功被正式册封为诸侯,秦国由此跻身春秋列国之列。在最初的二百余年里,秦国的发展可谓筚路蓝缕。由于长期与西戎部落杂居相处,秦国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,被东方诸国视为蛮夷之地。
公元前403年,随着赵、魏、韩三家分晋,魏国在魏文侯的治理下迅速崛起。名将吴起被任命为魏国统帅后,魏国国力大增。不久,吴起率军攻占了秦国富庶的河西之地(今山西、陕西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)。这片土地不仅土壤肥沃、人口稠密,农业发达,更因其与秦国核心区域仅一水之隔的战略位置而显得尤为重要。魏军只需渡过洛水,便可长驱直入渭河平原,直逼秦国旧都栎阳。
面对如此严峻的威胁,公元前389年,秦惠公倾全国之力,集结号称五十万大军进攻河西。然而在阴晋(今陕西华阴县东)之战中,吴起仅率五万精锐魏武卒就大败秦军,使秦国元气大伤。此时的秦国被东方诸国视为\"西部病夫\",虽然其先祖秦穆公曾位列春秋五霸,但如今已沦落为任人欺凌的弱国。
展开剩余89%秦孝公即位后,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,痛定思痛,决心通过彻底的改革来振兴国家。于是,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运动在秦国展开。商鞅变法推行奖励军功、重农抑商、整顿户籍、引进移民开垦荒地等一系列措施,逐步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面貌。
据史料记载,\"变法行十年,秦民大悦\"。变法前,秦国人口约百万,耕地五百万亩,人均年粮食分配仅四百斤,其中大部分被贵族以\"世禄\"形式占有,普通百姓实际所得不足百斤。这种状况导致90%的秦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。商鞅变法后,通过\"编户齐民\"和\"垦草令\",废除井田制,承认土地私有。秦国将五百万亩荒地全部开垦,确保每户五口之家可分得百亩(秦亩)土地,且无论贵族平民都必须参与垦荒。
从出土的《秦律》、《秦简》可见,商鞅变法可能采用了先进的\"累进优惠\"地租制度:亩产越高,地租越低。例如普通土地地租不超过10%,但亩产达2石(120斤)时,地租仅6.5%。这意味着农民只需缴纳7-10斤粮食给国家,留10斤作种子,剩余80斤全归己有。这种\"交够国家的,留足集体的,剩下都是自己的\"分配原则,与两千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如出一辙。
董仲舒在《汉书·食货志》中评价:\"秦则不然,用商鞅之法......田租、口赋、盐铁之利,二十倍于古......\"正因如此,仅四百万人口的秦国竟能支撑四十万大军长期作战,其后勤效率远超东方六国。
在解决温饱问题后,秦国开始崇尚武力。《商君书》规定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,不论出身贵贱,只要立下军功,即可免除赋税、获得土地,成为地主。这一制度激励秦军将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,以一当十。不到三十年,秦国便富强冠绝诸侯,成为令人生畏的战争机器。
尽管函谷关以东的六国仍视秦国为\"乡巴佬\",但在战场上却不得不承认其强大实力。经过秦孝公、秦惠文王、秦武王三代的努力,秦国北灭义渠、南吞巴蜀、东败三晋,从任人欺凌的弱国一跃成为\"战国七雄\"之首。从国运最低谷到称雄七国,秦国仅用了一百年时间。
二、百年变革:近代中国的自强之路
1842年8月,《南京条约》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。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,帝国主义列强先后三次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。抗战时期,日本侵略者几乎占领了中国所有大城市,中华民族多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。
自谭嗣同、康有为等维新派开始,一代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:唯有革命才能改变国家命运。商鞅虽遭车裂,但其新法延续百年,最终助秦统一天下,可谓以身殉法。两千多年后,戊戌变法领袖谭嗣同在就义前慷慨陈词:\"各国变法,无不从流血而成,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,此国之所以不昌。有之,请自嗣同始!\"
1911年10月,彭楚藩、刘复基、杨洪胜三位革命志士因策划武昌起义事泄被捕牺牲。随后武昌城头的枪声宣告了辛亥革命的爆发,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。1927年,国民党反动派联合中外势力发动\"四一二\"政变,汪寿华、陈延年、赵世炎等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上海街头。不久,周恩来、朱德等发动南昌起义,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,叶剑英、张太雷等发动广州起义,揭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序幕。
从公元前362年秦孝公即位到公元前338年商鞅遇害,是秦国改革派与保守派激烈斗争的二十四年。虽然保守派杀害了商鞅,但改革最终取得了胜利。毛泽东曾评价:\"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,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。\"在他眼中,商鞅为千百年的中国革命者树立了典范。
从1927年到1949年,是中国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势力殊死搏斗的二十二年。在毛泽东领导下,中国人民最终推翻了官僚资本主义、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\"三座大山\",实现了彻底解放。然而,消灭剥削压迫易,破除人民心中桎梏难,正所谓\"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\"。
《商君书》有言:\"声服无通于百县,则民行作不顾,休居不听。休居不听,则气不淫。行作不顾,则意必壹。\"商鞅深知奢靡享乐会消磨意志,故禁止秦国境内流行奇装异服和靡靡之音,使民众专心农业生产。毛泽东仅用三四年时间,就扫除了明清以来五六百年间形成的颓废消极的社会风气,彻底禁绝了毒害人民心智的黄赌毒,清除了封建迷信思想。
面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复杂国际环境,毛泽东深知中国人民比以往更需要斗争精神。抗美援朝战争树立了民族自信,对印度、南越、苏联的坚决反击彰显了捍卫领土的决心。\"两弹一星\"的研制成功、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、数十年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义务教育,都为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。
1978年底,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改革开放,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。邓小平明确指出:\"贫穷不是社会主义。\"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面对质疑与挑战,邓小平坚定表示:\"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,资本主义也有计划;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,社会主义也有市场。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。\"
经过四十余年奋斗,到2021年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,98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累计7.7亿人摆脱贫困,实现了\"一个都不能少\"的庄严承诺。若没有改革开放,中国可能像某些国家一样,虽然在某些领域有所专长,但难以实现全面工业化,在国际事务中受制于人。
三、六世积累:秦国统一之路
自公元前340年起,秦国趁魏国在马陵之战惨败之机,连年攻魏,于公元前330年收复河西,公元前328年夺取魏国上郡十五城。此前魏国控制崤函古道,封锁秦国东出之路。收复河西后,秦国掌握了黄河天险,获得了争霸中原的主动权。
秦武王之后,昭襄王、孝文王、庄襄王三代以河西为基地持续东进。商鞅为秦国规划的\"据河山之固,东向以制诸侯\"的霸业蓝图逐步实现。随着秦国在中原地区屡败魏军,东方六国震惊地发现,昔日的弱秦已成为任何一国都无法单独抗衡的强敌,于是纷纷采取\"合纵\"之策。
公元前318年,赵、魏、韩、燕、楚五国推举楚怀王为\"合纵长\",联合秦国宿敌义渠共同伐秦。然而联军各怀异心:楚怀王意在扩大政治影响,燕国企图趁火打劫,真正与秦死战的只有赵魏韩三国。而韩国军力薄弱,赵国尚未\"胡服骑射\",魏国已被秦军打怕。反观秦军在樗里疾指挥下誓死抵抗,主动出击大败联军,次年又歼灭韩赵联军八万,迫使各国溃退。
此后七十余年间,东方各国先后七次\"合纵\"攻秦,互有胜负。公元前247年,信陵君指挥联军大败秦军,直逼函谷关。但因各国勾心斗角,加上魏王猜忌信陵君而收回兵权,合纵最终未能阻止秦国统一步伐。
公元前230年,秦王嬴政经过十七年准备,首先灭韩,拉开了统一六国的序幕。此时距秦孝公任用商鞅发布《垦草令》已过去一百三十年,经过六代秦王励精图治,统一大势已成。那些自诩\"文化先进\"、视秦为蛮夷的东方六国,最终被这个长期受其歧视打压的国家所灭。
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开始的五百余年诸侯混战,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。秦始皇\"奋六世之余烈\",用十年时间统一中国,建立首个大一统封建王朝,北击匈奴,南收百越,推行\"书同文、车同轨\",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。若诸侯割据持续,中国可能如中世纪欧洲般长期分裂,给民族带来更大灾难。
四、今非昔比:新时代的中国
20世纪50年代初,美、英、加、澳、新五国秘密签署情报共享协议,形成\"五眼联盟\"。这一情报网络最初针对苏联及华约国家,冷战结束后扩展至全球。尽管存在七十余年,但直到2010年才为世人所知。五国分工明确:美国负责加勒比、亚洲、非洲和中东;英国负责西欧和俄罗斯西部;加拿大负责俄罗斯、中国、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;澳大利亚负责东亚和南亚;新西兰负责南太平洋和东南亚。
\"五眼联盟\"核心是美国国家安全局(NSA),拥有六万余名特工,情报网络遍布全球。其监控对象不仅包括非西方国家,连德国总理默克尔等西方政要也未能幸免。该联盟将军售对象严格限制在\"自己人\"范围内,并长期从事网络舆论战,通过特工账号散布虚假信息,抹黑对手。
冷战结束后,西方极力宣扬\"自由主义\"、\"私有化\"等意识形态。当\"中国崩溃论\"不攻自破后,又炮制\"中国威胁论\",组建各种军事同盟围堵中国。在亚太地区,美国部署了七个基地群、二百多个军事基地、近四十万军队、133艘战舰和2600余架战机,并与多国建立军事合作关系。
1951年,美国政客杜勒斯提出封锁中国的\"第一岛链\"构想,从日本经台湾至澳大利亚,企图限制中国海洋发展空间。这与两千多年前六国\"合纵\"围堵秦国何其相似。若中国被限制在\"第一岛链\"内,将如当年困守函谷关以西的秦国,发展空间受限。
21世纪是海洋世纪,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国走向大洋的关键一步。中国发展不是为了称霸,而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,取代建立在剥削压迫基础上的旧秩序。历史常有惊人相似,但今日中国已非昔日可比。这是毛泽东、周恩来、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建立的现代化强国。正如诗云:\"萧瑟秋风今又是,换了人间!\"
发布于:天津市正规实盘配资平台,保宇配资,十大配资平台app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